为助力我院学子将科研能力转化为求职竞争力,明确企业求职的核心逻辑与实操方法,5 月 12日,我院邀请 2025 届农业水土工程专业硕士李汶龙开展就业经验分享会。李汶龙同学在校期间以第一作者发表 SCI 一区论文 2 篇,曾获国家奖学金、校级优秀大学生等荣誉,先后实习于中国电建集团贵阳院、成都院,最终斩获多家国企录用通知,为科研型学子求职提供了宝贵参考。
分享伊始,李汶龙从 “科研与校园经历如何为求职赋能” 切入,展示了自己的科研成果与学生工作经历:“结构力学 91 分、电工学 94 分的专业课成绩,以及参与‘黄土高原造水改土’项目的经历,让我在面试水利类企业时更具说服力。” 他提到,校团委社会实践部部长、辅导员助管等学生工作经历,不仅锻炼了组织协调能力,更让他在小组面试中能快速牵头完成任务,这也是中国电建贵阳院夏令营中团队获视频评比第一名的关键。

在实习经历分享环节,李汶龙详细介绍了中国电建成都院 “百川实习生” 的工作内容:“从学习水电工程征地移民安置规范,到梳理耕地占补平衡的法规政策,再到补充水电开发利益共享课题的激励措施,每一项任务都让我对行业实际需求有了更深理解。” 他建议低年级同学尽早投递暑期实习,“实习不仅是简历的‘加分项’,更是明确职业方向的‘试金石’—— 通过贵阳院的夏令营,我确定了自己更倾向于工程技术类岗位,而非纯科研方向。”
求职流程部分,李汶龙梳理了 “5-6 月投递实习、8-9 月秋招集中投递、9-11 月面试攻坚” 的时间线,并强调简历制作的核心技巧:“避免左右结构,找专业人士修改;重点突出与岗位匹配的项目经历,比如应聘水利设计院,就要详细写参与的水工模型试验、数据处理方法;不同岗位需微调简历,比如应聘工程管理岗,可侧重项目协调经验。” 此外,他还分享了面试心态调整方法:“保持‘我最强’的正向磁场,面试后及时复盘,不纠结已无法改变的结果。”
分享结束后,辅导员补充了我院针对企业求职的支持措施,包括企业宣讲会、简历修改 workshops、模拟面试等。参会同学表示,李汶龙的分享打破了 “科研好 = 求职易” 的模糊认知,明确了科研能力与岗位需求的结合点,为后续求职规划提供了清晰指引。